茶道Teaism丨源远流长茶文化

时间:2016-01-07


        现代作家周作人在散文《喝茶》中用淡泊的言语,勾勒出喝茶时的境界,“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入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瓦屋下、纸窗内,外面的俗尘屏蔽了,偶尔抿一口清茶,半天的闲情逸致,要抵得过十年纷纷扰扰、忙忙碌碌的生活。淡淡的苦味在舌齿间的停留,弥漫出幽幽的清香,可以使人淡忘生存的愁苦。不喝茶还是中国人吗?茶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何为茶文化?

从广义上说,茶文化是人类以茶为载体,进行茶叶生产,这属于物质文化范畴;从狭义上说,茶文化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精神行为的和谐统一,喝茶使人得到精神享受,这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中国茶叶大辞典》则把“茶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的历史

        中华茶文化经历了“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过程。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开始,中国人就懂得喝茶了。

        1.秦汉的启蒙。东汉华佗在《食经》中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三国魏代《广雅》中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

        2.晋代、南北朝的萌芽。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世说新语》记载:清谈家王潆好饮茶,每有客至,必以茶待客,有士大夫以为苦,每欲往王漾家去便云“今日有水厄”,把饮茶看成遭受水灾之苦。

        3.唐代的形成。唐代陆羽著《茶经》,这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茶的著作,全方位地总结了茶叶、茶饮和茶文化的各种知识,同时将儒、道、佛的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融人其中,从而创立茶学知识体系。

        4.宋代的兴盛。宋代是历史上饮茶活动最活跃的时期,民间“斗茶”活动盛行。宋太祖赵匡盾睫啦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的重要手段。

        5.明清的普及。明代文震享编写《长物志》,书中记载文人“焚香伴茗”的情趣,品茶之时,在室内焚上淡雅的清香,沉香与茶香交织在一起,在香烟袅袅之中,烘托出亦真亦幻的朦胧感,顿时使人忘却尘世的喧嚣。

        茶文化的内涵

        综观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茶道简单的说就是饮茶修道也,茶道的老祖宗陆羽的挚友皎然的一首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赵朴初有一首诗“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都说到在饮茶的过程中可以修道得道。茶道中包含了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就是饮茶的艺术。

在茶道上的工艺程序一共有21道,道道十分讲究。饮茶修道就是说茶人饮茶的实践中,静坐修心,自我完善,自我认识,感悟通道,使人达到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净、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饮茶即道比较难解释,我理解是,道法存在自然中,存在平凡的生活中。烧水沏茶,饮茶聊天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茶道的最高境界。茶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是饮茶的艺术,生活的艺术,也是人生的艺术。


官网首页:【汉本生活】

文章首页:【汉本森林】

分类版块:【汉方】      【本草】      【生香】      【活色】      【H&B】

专题板块:【汉方本草】       【生香活色】




客服